聯絡我們: 2367 6116   24小時熱線: 8107 1616

仁心解碼 - 腦神經外科

腦神經外科手術涉及範圍非常廣泛。
微創顯微鏡下的神經外科手術,適用於大腦,脊柱,中風和疼痛治療。

這些手術是用於治療人體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,以及其周圍血管和相關脊柱的疾病。

腦神經外科手術主要包括:

  1. 經蝶竇手術來治療腦下垂體的腺瘤
  2. 在導航系統指導下,進行腦腫瘤切除的微創開顱手術。
  3. 微血管減壓術(MVD):用於釋放受擠壓的顱底神經線,來治療三叉神經痛,或舌咽神經痛的慢性神經性痛症。

中風黃金小時內的急救和中風預防,包括:

  1. 顯微腦外科手術:用於出血性中風或腦血管動脈瘤夾閉。
  2. 內血管導管式的微創腦血管外科手術,例如:緊急機械式血栓淸除術,用以打通缺血性中風被阻塞的大腦血管,來搶救大腦細胞。
  3. 植入血流導向性的支架,或金屬線圈,用以閉塞大腦血管的動脈瘤,以達到預防中風之目的。

但是在衆多神經外科手術中,微創脊柱手術(MIS)反而是腦神經外科醫生最常做的顯微鏡微創手術。 他們運用腦神經外科的知識、顯微鏡手術的技巧和儀器,在高標準下,就可以確保病人在脊柱手術中獲得良好神經康復之效果。

微創脊椎手術涵蓋:

  1. 脊椎注射和射頻痛症治療,來醫治坐骨神經痛。
  2. 脊柱腫瘤 。
  3. 脊柱創傷 。
  4. 脊柱椎間盤突出症:微創椎間盤切除及神經壓術。
  5. 脊椎神經管道狹窄症:微創神經減壓術。
  6. 脊柱退化及不穩定的疾病:
    微創脊柱融合手術:
    a. 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(TLIF)或
    b. 斜腰椎體間融合術(OLIF)

以下部分就是提供有關:腦、脊柱、中風及痛症治療的常見腦神經外科手術之相關健康信息,以供參考。

主題相關標題簡介PDF下載

頭痛不要忍
找出原因對症治療

  • 常見的頭痛類型
  • 頭痛持續不應掉以輕心
  • 危險的腦疾可用MRI、CT診斷
很多人都有頭痛的經驗,世界衞生組織更將頭痛列為最常見疾病的第三名。究竟是甚麼原因引發頭痛的?頭痛有根治的方法嗎? 

臉歪嘴斜未必是中風

  • 中風誘發中樞型面麻痺
  • 病毒感染損及神經
  • 提升免疫力避免病毒趁虛而入
王先生早上梳洗時,突然發現嘴角肌肉不受控制、口水會不自主從嘴角向下流,再看到鏡中自己臉部表情不對稱,他嚇壞了以為自己中了風! 

淺談頭部創傷

  • 頭部創傷的評估分類
  • 頭部創傷檢查及處理
  • 頭部創傷的注意事項
不小心頭部撞到櫃子或開玩笑的推撞,導致頭部遭遇搖晃或受傷,往往被人忽略忘記。病人 常於事後三週至三個月才察覺不適,向腦神經外科醫生求診。 

細談手腳麻痺背後原因

  • 麻與痺是兩種不同症狀
  • 引起手腳麻痺的病因
  • 是中風或是糖尿病其中一個先兆
大家應該都有過手腳麻痺的經驗,有的是因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所致,只要調整姿勢即可緩解手腳麻痺,但有的人是因為疾病導致手腳麻痺,必須透過醫生診症及治療才能緩解手腳麻痺的情形。 

像火燒、針刺的三叉神經痛

  • 痛楚驟發沒有預兆
  • 易與他症混淆、誤診時有發生
本港每年約有800多宗三叉神經痛新症,但由於港人對此症認知不足大部分個案仍未被確診。甚麼是三叉神經痛? 

認識腦下垂體腫瘤

  • 腦下垂體的腺瘤症狀
  • 診斷至少需經兩項測試
  •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方法
腦下垂體(Pituitary Gland)位於腦底部的中央位置,是身體中激素的主要控制中心。如果腦下垂體有腫瘤會出現甚麼問題? 

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術

  • 頸椎病變的成因及症狀
  • 手術個案分享
  • 何謂「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
    及椎體融合術」
  • 人工椎間盤的種類及作用
  • 首要任務是保護中樞神經
在接着幾期的專欄中,筆者將分享一系列的腦神經外科手術,包括頸椎、腰椎、腦部以及腦血管的微創手術。本期就先向讀者講解頸椎的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手術。 

頸椎後路微創脊髓神經外科減壓手術

  • 以外科手術治療頸椎神經管道病變
  • 傳統手術與新式手術的區別甚大
上期已向讀者講解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手術,本期就向大家講解頸椎的後路神經外科微創減壓手術。

天氣轉冷提升中風危機

  • 小中風是中風先兆
  • 從日常習慣預防小中風
  • 溫差大小與中風息息相關
王先生是專職股票經紀,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承受極大壓力。在這樣忙碌又緊張的生活中,某日王先生突然覺得暈眩、肢體無力、麻木,但不久後又恢復正常,幸好王太警覺硬是要陪他到醫院就診,經檢查後醫生表示他有可能是暫時性腦缺血。 

及早求醫腦腫瘤並非不治之症

  • 腦腫瘤可分為兩種
  • 腦腫瘤的成因及階段
  • 腦腫瘤並非不治之症
  • 腦腫瘤的常見症狀及診斷
腦部大致可分為大腦、小腦、腦幹,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,由兩個橢圓形半球組成,每個半球有四個組成部分,包括腦葉、額葉、頂葉、顳葉及枕葉,各自控制身體不同的機能。當局部腦組織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便會形成瘤塊,有機會是良性腫瘤,但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,即俗稱的腦癌。 

腦血管動脈瘤隨時引爆的定時炸彈

  • 動脈瘤破裂 – 兩至三成人送院前已失救
  • 手術過程猶如拆彈的情節
  • 保持血管健康是第一要務
腦血管動脈瘤(Cerebral Aneurysm)一直被喻為沉默的殺手,靜靜地埋藏在顱底血管深處,無明顯病徵卻可殺人於無形,不少患者因腦血管動脈瘤爆破出血致急性中風或劇烈頭痛,才赫然發現患病。 

腦膜腫瘤的開顱手術

  • 屬良性腫瘤 完全切除便能根治
  • 個案一:腦下垂的顱底良性腦硬膜瘤
  • 個案二:3厘米的左側巖骨斜坡
    良性腦膜腫瘤
本期向讀者講解腦膜腫瘤的開顱手術。腦膜瘤(Meningioma)是排名第二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,僅次於神經膠質瘤,佔顱內腫瘤約15至24%。 

微血管減壓手術
一解長年神經痛症

  • 個案分享:
    飽受三叉神經痛之苦的張婆婆
  • 微血管減壓手術
    解除張婆婆長年痛苦
繼上期腦膜腫瘤的開顱手術篇後,筆者這次要和讀者談的是根治三叉神經痛(Trigeminal Neuralgia)、 舌咽神經痛(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)和半邊面肌痙攣症(Hemifacial Spasm)的微血管減壓手術。 

腰背痛 莫非椎間盤突出?

  • 確認疼痛點 鑑別診斷
  • 急性期側重緩解炎症及疼痛
  • 接受另類療法務必謹慎
相信每個都市人都試過腰痠背痛,但只有少數人會積極接受治療。一旦出現腰背痛,最重要的就是尋求診治設法緩解症狀,而且要預防再次發作。 

腰射頻治療
抑制三叉神經痛、頸椎及坐骨神經痛

  • 個案一:三叉神經痛已有3年多
  • 個案二:3年多來出現頸及左肩膀、左上手臂麻痛的徵狀
  • 個案三:背痛及右腳痠麻、疼痛,徵狀持續了4個多月
  • 何謂射頻治療
頸部痠痛、腰痠背痛、三叉神經、頸椎及坐骨神經痛等,都是腦神經外科醫生日常接觸的病人徵狀。當所有保守治療方案療效不彰時,醫生就會建議使用「脈動式射頻電磁波」進行治療,以減輕病人的疼痛。 

易被誤診的腦腫瘤:
聽覺神經瘤

  • 聽覺神經和前庭神經
  • 三叉神經
  • 顏面神經
  • 第9、10、11腦神經
聽覺神經瘤(Acoustic Neuroma)又稱為聽神經許旺氏細胞瘤(Schwannoma),或前庭神經鞘瘤(Vestibular Schwannoma),是許旺氏細胞瘤沿第8條腦神經線生長所致。聽覺神經瘤佔了所有顱內腫瘤(Brain Tumour)總數約8%。不過在區域性劃分上,聽覺神經瘤在小腦腦橋角(Cerebral – pontine Angle)是常見的腫瘤,大約佔了所有小腦腦橋角區域腫瘤(Cerebral-pontine Angle Tumor)的80 至90%。 

非一般的眼眉跳: 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
(Hemifacial Spasm)

  • Hemifacial spasm/ HFS
  • 三叉神經
  • 顏面神經
  • 半邊面肌痙攣症
  • 案例
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是一種神經肌肉失調的疾病,病人一邊眼簾或面部肌肉會有不規律、非自主的收縮和抽搐現象。由於通常只是半側面部,左邊或右邊抽搐,故又稱為「半面痙攣」,但兩邊面同時抽搐亦偶有出現。
人體的面部肌肉是由我們腦部,由頭顱底部腦幹起始的第七條腦神經,即面部神經(facial nerve)所控制。而面部神經於顱骨耳部下側分為五束去控制不同位置的面部肌肉。
 

腦血管外科談中風三部曲(上篇)

  • 單靠運動、飲食、防三高、抽血檢驗,不能完全預防中風
  • 中風不分年齡,並非長者或中年人專利
  • 中風第一部曲,預防中風的腦血管篩查
腦血管外科是腦神經外科其中的一個專門範疇,負責中風的預防、急救和康復治療,也是一般中風
防治的三部曲。筆者這一期會以過往的臨床經驗和案例,為讀者解說中風的第一部曲「預防」,同
時談談大眾對預防中風的誤解,及先天性腦血管病變可能衍生的病症。
 

中風三部曲:缺血性中風的急救

  • 詳盡體檢是揪出潛藏中風因子的要法
  • 個案分享
中風在香港及中國社會是第三、四號致命殺手,緊隨癌病、心臟病和感染疾病之後。然而在眾多嚴
重疾病的生還者中,中風卻是導致患者永久傷殘的頭號原因。前兩期專欄談了腦血管外科負責的中
風預防,這次要談談中風的急救。
 

腦血管外科談中風三部曲(下篇)

  • 腦血管結構退化是後天性腦血管病變主因
  • 案例一:39歲健康女性
  • 案例二:52歲運動健將

腦血管結構退化是後天性腦血管病變主因 –

導致後天腦血管病變的成因很多,大多數與腦部血管結構的退化有關。以筆者經驗,青年因後天性血管結構病變導致中風的年齡低至28歲,所以中風並非中年人或長者的專利。肥胖、三高和吸煙等因素均會加速腦部血管結構退化,然而所謂三高亦和家族遺傳有關,所以部分中風病人有家族史。

 

腦磁激療法 – 助中風病人恢復神經功能

  • 何謂腦磁激療法
  • 腦磁激治療安全有效
腦磁激療法(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),簡稱TMS 是一種嶄新推出的中風神經康復治療方法。磁激人腦對中風進行康復治療,已被廣泛證實具有臨床效益及作用。
腦磁激療法(TMS)是非侵入性的,它能夠透過刺激正常與受傷的腦細胞,達到喚醒、恢復、代替、可能具有神經細胞功能再生的效用。經過腦磁激療法,中風病人喪失的神經功能可以更快速、全面的恢復;但為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,腦磁激療法必須與其他常規傳統的中風康復治療計劃,比如物理療法、職業和
言語療法等一併結合臨床應用。
 

中風有先兆?準確診症與及早治療缺一不可

  • 中風無聲突襲出現症狀馬上治療
  • 任何年齡皆可以是高危一族
  • 安宮牛黃丸可醫中風?
  • 中風的治療及提防再度中風
  • 釐清中風類型才能對症治療
  • 中風後常出現言語及吞嚥障礙
  • 冬天將至,冬天中風的機率真的較高?
  • 傳聞中風可「放血」急救,是真是假?
根據政府資料顯示,中風是香港第4大疾病殺手,每年平均導致超過3,000人死亡。中風醫
學名稱是「大腦血管疾病」,因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所導致。面對這無聲無息的殺手,萬
一不幸患上該如何是好?中風一般可分為出血性、缺血性及小中風。腦神經外科專科彭家雄醫生解釋,缺血性中風意即「塞血管」,是指頸部或腦部的血管出現阻塞,香港7成中風個案屬於此類。病人或會覺得輕微暈眩,或臉部、手部麻痺,若不馬上處理,一兩日後會變得乏力和臉歪,失去知覺;出血性中風俗稱「爆血管」,一般是大血管、動脈瘤或先天性不正常的血管爆裂
 

天時地利人和 搶救出血性中風

  • 出血性中風主要成因
  • 動靜脈畸形血管瘤
  • 腦血管動脈瘤
  • 腦部微絲血管壁破裂
  • 個案一:中風當時29歲的楊小姐
  • 個案二:中風當時39歲的李先生

筆者於之前三期文章,提及了腦血管外科負責的中風預防和缺血性中風的急救,這次要和讀者談談出血性中風的急救。

先複習一下缺血性中風,它佔了中風個案的七成,成因是腦血管栓塞,急救的方法是要在黃金小時內,用藥物或導管微創手術打通血管來拯救缺血而快要死亡的腦細胞。

 

把握復康黃金期助中風者重拾正常生活

  • 腦部神經功能的康復治療
  • 真實個案分享
  • 個案一 頭痛的症狀持續了三、四個星期
  • 個案二 多年糖尿病、膽固醇高和血壓高的病史

陸續分享了中風的預防、缺血性與出血性中風的急救,今次筆者要和大家談談中風康復治療和善後。另外詳細查找中風原因,對症下藥以避免日後再次中風也是重要課題。

腦部神經功能的康復治療 – 一般而言,中風後的首三天是病人病情轉差或轉好的轉捩點,首三星期則是決定病人是否繼續生存或是死亡的關鍵期。至於中風後的首三至六個月,則是病人復康的黃金期,決定了他們是否永久傷殘的關鍵。

 

令人煩擾不安的耳鳴

  • 真實個案分享
  • 33歲林先生 – 頸椎間盤突出擠壓脊髓中樞神經
  • 46歲張女士 – 動靜脈畸形血管交叉重疊造成血管型耳鳴
  • 56歲梁先生 – 罹患聽覺神經腫瘤
大多數成年人一生中難免都遭遇過耳鳴問題的困擾,所幸大部分耳鳴都會在幾天或幾星期內自行消退。但如果耳鳴的症狀持續,而且問題根源並非出於耳鼻喉部位,該如何是好?這期就讓筆者藉三個案例分享,來與讀者解說一下吧!。 

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的治療(上篇)

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(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– AVM)是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,患者年齡廣泛,由4歲小童以至80多歲的老人家也有。先天性的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一旦破裂,能導致嚴重的出血性中風,對病人的腦神經功能及身心殘害影響至鉅,亦會令家庭親人背負沉重的身心及經濟負擔。 

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的治療(下篇)

  • 影響神經血管外科醫生治療決策的因素
  • 案例一:孕期中女性畸形血管瘤突然爆破
  • 案例二:四歲稚子大腦神經永久損害
  • 案例三:血管瘤破裂流血導致肢體無力
  • 案例四:畸形血管瘤出血引起嚴重腦癲癇症發作
  • 案例五:放射治療令血管瘤靜脈過早閉塞引致血管瘤爆破
  • 案例六:趁危機引爆前拆除計時炸彈
依據美國中風協會的治療標準(ASA Guideline),
我們可以依美國神經血管外科醫生Professor.Spetzler-Martin的研究將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的危險程度分成五級(見表一),來區分治療的方法:
 

別忽視腦部及頸椎發出的警號(上篇)

  • 認識人體的神經系統
  • 腦部疾病
    中風、腦病變和腦腫瘤
  • 頭痛、頭暈、暈厥與中風的關係
  • 頸椎症候群(俗稱「頸椎病、低頭一族」)
  • 交感神經症狀
人體的神經系統是由腦部、脊椎,以及遍佈全身數以百萬計的神經元、神經膠原和神經纖維所組合
而成的神經細胞網絡,非常複雜。頭痛、頭暈、肢體麻痺乏力、走路不穩,是腦部或脊椎的中樞神
經系統疾病常見的症狀,可以由源自腦部或脊椎的疾病所造成,不容輕忽。
 

磁力共振 檢查清楚照出腦部、脊椎病症

  • 案例一:腦血管瘤 破裂出血以致雙腿無力
  • 案例二:椎間盤 突出嚴重兩度被誤診為腦積水
人體的神經系統由腦部、脊椎、神經元、神經膠原及神經纖維組合成神經細胞網絡,十分龐大而複雜。有腦部或中樞神經疾病,常出現頭痛、頭暈、走路不穩、四肢麻痺等病徵。這期內容和讀者分享兩則真實案例,及相應的檢查與治療方法。 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